金属学会

> 山东金属学会欢迎您!

关 键 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让智能技术回归初心(来源:中国冶金报 )
新闻分类

字号:   

让智能技术回归初心(来源:中国冶金报 )

浏览次数: 日期:2023年4月5日 10: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高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人大江苏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如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些观点,为钢铁行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指明了方向。

2014年前后,我国钢铁企业开始重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近10年来,大量的新概念相继成为热点。人们原本希望用概念引导企业的实践,却带来了“概念的迷雾”,容易让企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一种典型的表现是:企业过于重视新概念、新工具的使用,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却偏离了社会对企业的本质需求。

面向未来,应该纠正这种趋势,让钢铁回归初心,回到追求高质量、绿色化和经济价值的轨道上来。

企业走入弯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最近这些年,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企业也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成绩。但是,如果仅仅是提高了质量、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而没有采用新名词、新技术,就显得“不上档次”“没有新意”,不容易引起关注。为此,有的企业急于搞出一些“标志性”成果,用新名词来标新立异。这样,“务实”和“求名”就产生了矛盾。

要避免这种现象,先要理解技术发展的规律。

人类的实践反复证明,技术发展往往是渐进的。例如,数字化、智能化本来就是自动化、信息化工作的自然延伸,有大量相同的理念却没有明显的界限。从自动化、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是经济因素驱动的。从全社会来看,技术经济性往往与两个因素有关:采用新技术的成本、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比如,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会让企业乐于采用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再如,经济发展会带动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提高自动化水平的积极性更高。我们注意到,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是渐进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过程自然也是渐进的。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某些概念会迅速成为热点。这样,过度热衷于新概念往往会违背技术发展的规律。

在工程技术领域,实践往往是领先于理论的。先进的实践往往发生在经济性更好、难度更低的领域和基础条件更好的企业。钢铁企业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典型,是许多新技术的策源地。例如,工业4.0的典型场景是“流水线上的定制化生产”。然而,宝钢从开工之后,就开始追求“按订单组织生产”,从而具备了工业4.0的基本特征。所以,在某些方面,钢铁行业的实践远远超前于某些概念。这时,有些理论的指导性就变弱了。

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条件不成熟、技术经济性差,即便有了先进的理念,技术也难以实施。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大量的新概念和实践来自于离散制造业,如“数字化研发”。对钢铁行业来说,这些技术的基础条件较差、难度更大,离散制造的经验也无法照抄照搬,需要闯出一条有钢铁特色的路子。

按照中央的要求,中国的钢铁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时应该不忘初心,不受一些概念的迷惑,也不要片面追求采用哪些技术,而是要回归到质量、价值上,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企业要善于评估技术的价值。在数字化转型等创新过程中,潜力大的项目往往难度大、直接经济价值低。所以,价值的评估不应局限于技术的直接价值,还要关注它带来的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社会价值。为此,要把价值驱动和适度超前有机融合起来。

在实践中,企业推动某项事业时,往往需要一些业务上的“抓手”。比如,宝钢曾经把汽车外板的成材率、人均吨钢产量等作为推进现代企业管理的抓手。我们注意到,这些“抓手”在当时未必带来大的经济效益,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从长期来看,其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未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一些“抓手”。

在笔者看来,有两个“抓手”特别适合钢铁行业的数字化推进,即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的持续改进能力、帮助钢铁企业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在笔者看来,能够促进钢铁行业持续改进的核心技术来自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可以促进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知识复用,为智能决策奠定信息基础,本质性地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革命性地改善职工的劳动方式。平台是通过平台上的应用发挥作用的。好的平台是便于持续产生新的应用,而不是仅仅看眼前有多少应用。所以,企业对平台的核心要求应该是安全、稳定、可靠以及易于维护和拓展。同时,要特别注意数据质量,以便于新应用的开发。

服务化转型不仅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钢铁行业长期追求的目标。其实,按照现代管理的理论,服务是质量的一部分。对钢铁产品来说,服务能力的提升,本质上也是质量的提升。在过去若干年里,数字化技术对服务的支撑,往往限于物流和资金等浅层次的内容。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以知识为媒介,为钢铁材料的使用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众所周知,EVI(供应商先期介入)现在已经是钢铁行业服务用户的一种常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专家的依赖性很强。由于专家人数有限,EVI往往只能服务于大型客户,而无法服务于大量的中小客户。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离散制造业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与离散制造业相比,钢铁行业的困难要大得多,也需要探索出适合行业的路子。幸运的是,平台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无论是支持持续改进,还是推动服务化转型,核心问题都是专家知识的数字化。这个问题不解决,钢铁行业的数字化就无法取得本质性的进展。这是一个需要知难而上、长期坚持的工作,不能知难而退,也不能知难而变。

所属类别: 通知公告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留言内容:
* 已输入字符:0
小于等于500字符
您的邮箱:
 
示例:example@mail.com
验证码:
   

   

   

  

    更多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