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会

> 山东金属学会欢迎您!

关 键 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冶金科普 >> 科普园地 >> 这条“古董级”产线何以“青春永驻”——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将管理创新因子融入全方位实践侧记
新闻分类

字号:   

这条“古董级”产线何以“青春永驻”——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将管理创新因子融入全方位实践侧记

浏览次数: 日期:2022年12月6日 16:23

从螺纹钢年产不足100万吨到年产突破300万吨,从单一品种到产品涵盖3个主要品种,13个规格的全系列生产,从人工翻钢、经验轧钢到数字化轧钢、智能化轧钢……三十余载栉风沐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在传承与创新中生产优质棒材,在改革与发展中谱写奋斗之歌。

近年来,在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山钢莱芜棒材厂秉承多年发展的深厚底蕴和经营管理理念,将管理创新因子融入设备、人才、指标、生产等全方位实践,提高生产效率,激发企业活力,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1月—11月份,该厂钢材生产320.03万吨,入库320.23万吨,降本挖潜22.3元/吨,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99.94%。“4条上世纪80年代的‘古董级’老产线,创下我厂历史最高生产纪录,成绩鼓舞人心,太不容易了!”在这样的成绩面前,一份骄傲与感慨涌上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吴昌飞心头。

面对这样的成绩,该厂的职工心里都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工艺升级,才能发挥设备最大潜能;发挥出设备最高效率,这是产能不断提升的坚实基础,更是产线保持“青春”的秘诀。

“从最初‘816’(白班8小时利用技术力量、检修力量充足的优势做好设备隐患消缺,保障中夜班16小时不发生设备故障,实现生产稳定高效)理念创新提出,到‘操检合一’(生产工既要负责设备的操作也要懂得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关注设备运行,提高设备作业率)模式运行,再到如今‘520满负荷定修模型’‘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修)设备管理体系’成功实践,单是在轧线设备管理这一块,每名棒材人都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情感。”谈及设备运行管理,在该厂一轧生产线摸爬滚打三十余年的第一轧钢车间精整班班长燕中旺说道。

“操检合一、自主维护,让大家摸透了设备特性,就像在一起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听听声音、看看动作就知道哪里不对劲……”说话间,燕中旺就独自解决了打捆机扭结松软的问题。凭着对产线设备的执着和偏爱,像燕中旺一样,该厂一大批懂管理、精工艺、优技能的优秀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在设备维护、设计绘图、大修改造中成长起来。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概念的兴起,该厂员工时刻秉持“只有落后的装备,没有落后的工艺;只有落后的观念,没有落后的技术”理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在一次次技改技措、大修改造、创新投入中,不断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单条产线产量实现了从40万吨、60万吨、80万吨、100万吨持续跨越。如今,该厂一轧、二轧、中小型3条螺纹生产轧线仍然“宝刀不老”,其工艺及性能在行业中仍处于领先的水平。

今年,山钢集团党委印发《关于表彰全员创新示范单位、全员平凡创新型班组(团队)的决定》,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获“山钢集团全员平凡创新示范单位”称号。

荣誉的取得和该厂注重人才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年来,该厂全面打造“创新工作室、工匠工作站、技师工作点”三级金字塔式创新体系,通过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搭建活动,成功摸索出了一系列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职工方面的模式和经验。

如今,“齐鲁大工匠”李仁壮,创客先锋”、“股份工匠”燕中旺,“夫妻状元”陈云松和扈艳艳……成为全厂最受欢迎和追捧的“明星”。在他们的带领下,青年人才队伍这棵大树逐渐开花结果,2021年1人被评为该厂创新改善名人、3人被评为该厂创新改善明星、7人被评为该厂创新改善达人。

把落后的指标追上来,继续做区域行业的领跑者。“瞄准关键指标,哪有差距就在哪改进,干就完了!”该厂精益管理负责人、公司内训师王建每一次出门对标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对标交流中,从每一组数据的推算分析到设备参数的比对,再到生产过程的管控,王建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厌其烦地沟通问询,将找出的差距熟记于心、对改进的方向了然于胸。

差距找到了,改进提升才是关键。通过项目改善专项推进,该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近年来,该厂后部收集视觉智能控制改造、降低合金成本攻关、“五五分流”生产模式创建、推进钢轧一体联合降本等一大批优化改善项目的推进实施,弥补了装备能力上的差距,强化了“效率、成本、品牌、人力资源”4个比较优势,各项考核指标迅速提升起来。

今年初以来,该厂新动区炼钢产能不断释放,在3条轧线具备满负荷生产状况下,每月平均产量需要稳定在30万吨左右,日产量达到1万吨,这已经是各条轧线的极限能力。

“钢坯通过辊道输送难免磕磕碰碰,前后两支钢坯间隔时间不稳定,轧机空转时间过长,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该厂新动区车间主任江冰研究出利用轧线电机速度变化精确控制钢坯间距的方法,实现了钢坯头尾相接进入轧机,即“对头轧制”,轧机空转时间由原来的2秒以上缩短到1.5秒,生产效率提升3%,年增效益200余万元。

通过创新改造、精益提升,向生产流程要效益,在生产细节挖潜力。正是带着这种极致创新思维,他们把生产效率发挥到了极致。1月—11月份,该厂第一轧钢车间6次刷新日产纪录,9月23日φ16毫米规格钢筋日产达到4309.226吨,提前35天实现年产破百万吨;第二轧钢车间4次刷新规格日产纪录,9月7日ϕ22毫米规格钢筋日产达到4500.647吨;中小型车间15次刷新规格日产纪录,9月12日φ32毫米规格钢筋日产达到4026.21吨。10月份,全厂生产入库34.66万吨,创建厂以来最好成绩。

“大潮涌动,新旧动能转换加速;风帆劲起,美丽棒材建设正当其时。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就是要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建设美丽棒材,我们一直在行动!”该厂负责人李涛自信地说道。(中国冶金报社)

所属类别: 科普园地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留言内容:
* 已输入字符:0
小于等于500字符
您的邮箱:
 
示例:example@mail.com
验证码:
   

   

   

  

    更多链接 >>